醫院出殯

相信各位有經驗,小時候出席家人喪禮的時候。印象在殯儀館內的禮堂,人來人往。數位喃嘸師傅在過金銀橋,破地獄,坐蓮花…..跟隨家人燒紙扎。周遭環境煙霧離漫,人聲嘈吵,背景音樂還伴隨着中式樂器的敲打聲,令人感覺有點吃不消。很長一段時間內很多人一提起殯儀,自然就會想起以上的情景。也會自然地認為治喪一定要在殯儀館內進行。
 
這想法大約在10數年前開始慢慢有所改變,隨着政府提倡喪禮一切從簡,醫院及公眾殮房,相繼提升殮房的配套設施開設禮堂/告別/惜別間,為家屬提供免費的告別場地,願意使用院出服務的家屬亦有所提升。
至今,相信全港有將近一半的殯儀個案都是採用院出的方式處理喪禮。
 
選擇醫院出殯有什麼好處?
我認為原因如下
1.價錢相比殯儀館經濟
2.適合親友不多的人士
3.流程簡化,不需要花兩日時間,免卻守夜
4.醫院殮房免費提供告別場地/禮堂
5.適合要求簡單或無宗教人士
6.綜援殮葬費可以應付院出的開支,大大減輕家屬壓力
7.出殯只需要配合火化爐日期,不需要另外考慮殯儀館的房期,能更彈性,更早安排出殯日期
 
當然凡事皆有正負兩面。醫院出殯亦有以下需要考慮的缺點
1.並不是所有醫院殮房有提供禮堂,部份只是劃出一個空間,設置一個拜祭枱,供家人放置先人相片,祭品等等
2.大部份醫院殮房不容許上香,但公眾殮房沒有限制,亦設有化寶爐。
3.醫院殮房設有時間限制一般大約在30分鐘至45分鐘
4.由於場地限制並不能夠容納太多家屬一般大約10-15人內
5.由於場地及時間限制,並不能進行太複雜的儀式。例如殯儀館常見的破地獄,過金銀橋等等打齋儀式是不能進行的。但可以做一位喃嘸師傅的開路買水儀式。
6. 現時因疫情關係,全部醫院殮房並不開放禮堂。但家人可以在殮房,替先人化妝着衫,進行簡單拜祭,瞻仰遺容等等。